前些天,刚好看到有一位朋友拿出了前些年不少球队老板喊出过的口号,用来度量这个三十周年的份量。尽管很多当时轰轰烈烈喊着这口号的俱乐部在这短短几年里就成为了历史,让这个口号听起来有些不切实际,不过从“百年俱乐部”的宏伟事业上来看,迈过30大关确实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只是坦率地说,对“申花能不能成为百年俱乐部”这个话题,我没有什么信心来发表观点。毕竟,在这样的时代里,一切都变化太快,快到让人猝不及防。更何况,我也并没有多大的兴致去关心这样宏大而飘渺的话题。老实讲,现在能看到这篇文字的大多数人,恐怕是赶不上2093年申花的百岁大寿的。
我的愿望其实很简单:我希望在我这未来还不知长短的一生里,申花能按照这样的节奏,每过五年、十年的时候,让我能够有这样慢慢细数蓝色回忆的机会。毕竟,我早已习惯了用足球的节奏,来给度量这一周周一年年时间的流逝。
只是,这些时间的片段依旧需要一个方式将它们好好收集起来。申花的30年,或者是未来的40年、50年,这一年年累积起来的回忆,总是会因为什么而与众不同。
论年纪来说,我可能在如今的申花球迷群体里算是偏小的一批。我确实是从06或者07年终于开始慢慢看得明白一些足球的,但老实说,我关于2008年申花15周年时的回忆已经有一些模糊了。
我会记得那一年盛大的奥运会和开幕式,记得电视上看到的刘翔退赛,记得姚明带着中国男篮的惊艳表现,也记得去看过不少场的申花。
但我确实不记得申花那一年有过什么盛大的仪式或者庆典来纪念这个15岁生日。
要是说印象深刻,那一年关于申花的一切回忆,最后都停留在了那粒没有打进的点球上。然后,此前送出点球的谈杨扳平比分的那粒进球仿佛悬在空中一般,让整个源深都不知所措。
再向前推一些,我倒确实记得07年联城并进申花后的兴奋。当时的我很理所当然地心想:2支球队里最好的球员组成一支球队,怎么可能会踢不过其他的球队。当然,我也还记得当时还算得上是少帅的吴金贵“进修”,归来,然后再在一个赛季中途排名第二的时候“因病离职”。
后来,贾指导来了。作为又一个在近些年来争议不断的国内教练,贾秀全倒也是在申花进进出出好多次。
贾指导肯定不是一个最符合申花气质的教练。关于贾秀全在2008赛季申花的记忆,我也有一点模糊。在打开搜索引擎之前,我确实只记得之后的2009赛季回到虹口之后他被喊下课的事情了。
所以,15年前的那个12月10日,申花有进行什么庆祝活动吗?我不清楚俱乐部有没有庆祝一番,但拿到职业化之后第8个联赛亚军的生日应该不会太好过。
然后,就是申花屡屡抢占头条的风风火火五年。郜林、毛剑卿、杜威和吉祥二人走了,冯仁亮、宋博轩、吴曦和邱添一来了,老布来了又走,德罗巴和阿内尔卡也是,倒是巴蒂斯塔走了又来,莫雷诺也在这五年里开启了传奇的十年篇章——当然,当时没有一个人能想到,他居然是留到最后的那个人。
20周年,理应有一个盛大的庆典,却又变成了申花历史上可能是最不堪回首的一年。负分起步,虽然踢出了“惹不起”的好名声,却没能踢走笼罩了一整个赛季的阴霾。莫雷诺在成为那个传奇队长之前,在这一年一度因为欠薪拒绝出战。巴蒂斯塔则好像是真的因病离开帅位,接替他的则是又一个在国字号里争议不断的本土教练沈祥福。
一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细细数来,最近这四个满五的周年里,申花倒都是本土教练带到收官。
赛季初段确实有很多印象深刻的比赛,在武汉连追三球,在主场逆转鲁能和上港。而在赛季后半段,随着球队欠薪的消息不断蔓延开来,好像场上的发生的一切都对申花来说不再重要了。
尽管赛季结束时如果加上罚去的6分,欠薪已久的申花甚至能排进前四,但传闻中温暖的春城云南正在向深陷寒冷上海的申花招手。很多球迷和媒体都记得20周岁,但俱乐部仿佛忘记了。媒体的报道中都是“申花在二十周年前夕可能离开上海”,但申花的回应总是冷冰冰的不予置评。
在11月尾声的一天里,我从最熟悉的那个大楼梯侧面走到了虹口足球场外,在一条很长很长的横幅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那好像是我在非比赛日的虹口见到穿着蓝色的申花球迷最多的一次。
那也是唯一一次我和我爸妈三个人一起去虹口足球场。我爸说,他们俩谈恋爱之后一起来看过很多次申花,不知道我以后是不是也能够。
我不知道这条横幅对最后申花留在上海的决定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但我觉得申花的历史没有停留在20周年,我应该也算是做出了一份努力。
于是赶在农历新年前,朱骏走了,王大雷和戴琳也走了,宋博轩也没能留下,但申花留下了。
或者,申花又没有留下。绿地接手后,申花两个字一度被从俱乐部名中去掉。“抛弃传统就等于割断精神命脉”——这句话可能是我十年来记得最牢的一句“语录”,居然是在虹口的看台上学到的。
绿地这前五年,也算是有得有失。有过死敌在主场捧杯的耻辱,也有过在德比客场捧杯的狂喜。
不过算下来,那几年我和朋友们在看台上落的泪可能都给了八万人。光是2017年在那里的两场客场,从狂悲到狂喜,不过是几个月光景。
25周年,四分之一个世纪,比起2018前后两年在上海捧杯的喜悦,这一年好像有一点平淡。又是本土主帅带完的一个赛季,还是吴指导的老面孔。
联赛排在第几?我不记得了,肯定没有好到可以争夺亚冠资格,也没有烂到要陷入保级泥潭。杯赛呢?这个记得很清楚,客场2球领先却被当时还在中乙的南通支云逆转。
至于亚冠,小组赛没出线,虽然一场没赢,倒是也只输了一场。同一小组里,出线的鹿岛鹿角和水原三星会师东亚决赛,鹿岛鹿角还夺冠了。这么回头看,申花的这个亚冠赛季倒也不算太不堪。
只是在短短五年后的今天回头看这个25周年,可能对于申花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也同样不是在球场上。
是这一年,申花拿下了根宝基地的9900梯队。风中的流言很多,好像红色球队做了很多工作,却依旧挡不住许多年轻的向往蓝色的心。他们一直以来的耿耿于怀,可能不仅是没能抢下传闻中的天才梯队,更是就算拿下了冠军也无法轻易逆转的红蓝比例。
就像今年也一样。从未有过一个城市的媒体将同样是本地球队拿下的杯赛冠军庆祝得比联赛冠军还要声势浩大。
我记得很清楚的,还有那一年的12月10日,我刚好从日本结束假期回国。好像是东航的航班,在登机前廊桥尽头的报刊架上,有两份报纸的头版有庆祝申花的25周年。
当然,其中一份是东方体育日报。我还记得,头版上的人物是戴着红框眼镜、围着深蓝色围巾的吴金贵。
当时的心情很愉快,可能是因为刚刚结束的休假,也可能是很久以来第一次对申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好像这个五年过得比之前都要更快一些。我想远离球场的三年岁月,可能确实会让一个忠实的现场球迷失去对时间流逝的感知。
2019年12月6日,申花捧起了足协杯奖杯,那是我迄今为止最后一次来到虹口足球场的看台上。在那之后,在今年之前,我去了很多次康桥基地,也去了很多次苏州体育中心、苏州奥体中心和昆山体育中心,却再没回到那个熟悉的看台。
这是一件没有怎么跟别人说过的事情:在那三年中,在那些不怎么需要赶路的日子里,当我乘着3号线号线经过这一站时,我常会假装我是在一个比赛日的下午去到球场,从熟悉的出口走出地铁站,穿过天桥或者是鲁迅公园的侧门,走到二楼看台外侧的平台上。
我会从全家旁的大扶梯或是肯德基旁的小楼梯上到二楼,然后绕接近半圈来到我当时的看台外,望一眼草坪,然后点一支烟,仿佛这三年只是一个漫长的中场休息。只是没想到,下半场开始的地方,换到了这个城市的另一座球场。
所以,主场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球队的主场对于球队的历史来说意味着什么?球队的历史又需要怎么样的建构?
申花几乎把家安到过上海市区的每一座足球场和体育场。哪怕是八万人,从德比客场到如今的蓝色主场,也不过是换了一批人在看台上唱啊跳啊。甚至,在今年5月的浦东足球场,当于汉超打进扳平进球的瞬间,我坐在主队看台的红色座椅上,也能在恍惚间找到在申花主场的感觉。
申花这三十周年也好,从1951年算起也罢,历史不过是我们这一群人共同回忆的总和。
之前和不懂球电台的大萌老师聊起近些日子最老牌的国内球队们都将迎来的30周年时,大萌老师提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视角:国安和泰山都有相对更明确的内核,但申花好像没有。
从领先一步到不狂不放,申花这两句有着天壤之别的所谓slogan中总是归纳不出什么属于这支球队的特点。
甚至,申花也无法像很多球队一样从投资人那里假借一些文化和象征。中信投资国安20年,鲁能也一样,而申花从申花电器、文广到朱骏、绿地和如今的久事,没有一家投资人超过10年。
所以,申花的文化究竟如何去定义,似乎也是讨论申花这30年为何独一无二的重要课题。
讨论球队的文化时,如果拘泥于场上,就会得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结论。竞技体育能够被认可的场上文化,除了极端的强硬和凶悍之外,很少有那种能在不同球队之间形成明显区别,然后能够以几乎独一无二的形容词来定义的。
有些人总喜欢说,现在的申花已经不是以前的申花了,文化和气质都不同了。如果你要深究是什么文化不同,就会发现得到的回答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结论:胜利。除了胜利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别的所谓文化能够定义一支球队。
那些嚷嚷着申花早已不是申花的所谓球迷们,追求的文化归根结底不过就是享受赢球。当然,谁又不喜欢胜利的感觉呢?但竞技体育总还是胜者少而败者多,当我们把时间跨度拉到更长的时候会发现,竞技体育的目标是胜利但乐趣却不止是胜利。
胜利当然无法定义申花,尽管30年里冠军不少,但终究是场上失意的年份更多一些。所以,给申花的30年找一个文化上的“结论”,也成为了很难回答的问题。不过在我心里,我已经有了一个自己的答案。
申花的特别之处在于,在上海这样一座快速变化的城市里,在纷繁的资金和来去的对手之间,申花总是在这里,迎接所有的变化,接纳所有的不同,然后将这一切都变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有过根宝和金贵,也有过几大洋帅;有过五大国脚的辉煌时刻,也有过年轻人当家的蓄势待发;投资人也从私企到国企,似乎每个人都想定义什么是申花,或者用申花来定义自己。
不过,申花从不会试图用自己去定义别人,更不会用自己去定义上海,只是把所有来往的人和事都变成自己文化的重要组成,所有都不可或缺。所谓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难道不正是如此?
申花可能从荣誉上来看算不上什么顶级豪门。哪怕从1951年算起,联赛、杯赛冠军加在一起,也很难与北方的众多豪强们一较高下。
但申花为什么不同,申花为什么总是能够得到青睐,为什么哪怕是当时财大气粗的老板要合并球队时,放弃的品牌也不是申花而是他自己的球队。我想,这和上海二字总是分不开的。
尽管所有对中国足球的历史只需略知一二的朋友们都知道,申花就是当年的上海队,但申花从不去争“上海队”的名头,甚至在球队中性名改革那段暗潮涌动的时期,申花根本就没考虑过需要改回“上海队”这个名字。
因为申花根本不需要去竞争,因为上海的气质本身就定义了申花的文化:开放、包容、自由,对球员、球队来说如此,对球迷来说亦是如此。
申花的球队地位并不完全来自于历史和成绩,更来自于上海这座城市。只要上海还是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那么上海人支持的申花就会依旧是中国足坛最受人关注的球队之一。
足球是一种运动也是一种文化。我相信,对于这个论断,那些每周都在看台上或者电视前关注申花的上海或者别处了球迷们,都更能理解和赞同。
30年,也是72年。FIFA和亚足联愿意给出认证的也不仅是申花的现在,还有所有人一起见证和经历的过去。
但又或许,纵使有万千阻碍,也从来不可能分开。申花不会定义上海,因为只有上海才有申花,因为申花早已是上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昨日中超联赛,上海绿地申花在先进一球的情况下被恒大连扳四球逆转。《澎湃新闻》撰文称,申花外援1打6输球不意外,比赛中的多次判罚有争议,视频...
直播吧2月16日讯 据热那亚当地媒体《十九世纪报》报道称,桑普多利亚俱乐部董事会全体成员已经辞职,主席马西莫-费雷罗正在等待买家。 费雷罗已经表...
8月16日讯 阿联酋巴塔官方消息,海港外援保利尼奥加盟球队。保利尼奥现年29岁,这位中场曾效力加的斯、波尔图等队,2020年从葡萄牙波尔蒂芒人加盟中超...
前些天,刚好看到有一位朋友拿出了前些年不少球队老板喊出过的口号,用来度量这个三十周年的份量。尽管很多当时轰轰烈烈喊着这口号的俱乐部在这短...
AC米兰在周六晚上重返意甲联赛,他们将前往路易吉法拉利球场进行相对较短的旅行,以面对桑普多利亚。 米兰本赛季在联赛中开局不错,在开场的五场比...
中超抢头条来了!压哨绝杀疯狂爆冷 刺激超世界杯中超抢头条来了!压哨绝杀疯狂爆冷 刺激超世界杯 看中超看什么,和五大联赛差距多远,你闲得慌~看中超能...